導讀:
2017年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習近平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報告🧑🏻🦼➡️。本文圍繞報告內容,談談報告中與“建築有關的那些事兒”🏌🏿♂️。
1、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歷史性變革
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在世界主要國家中名列前茅,國內生產總值從五十四萬億元增長到八十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百分之三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高鐵、公路、橋梁、港口🫲、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城鎮化率年均提高一點二個百分點,八千多萬農業轉移人口成為城鎮居民。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成效顯著。
解讀🌷🕵🏿:中國經濟形式發展穩定🏋🏼♂️🌰,基礎良好,需求豐富,呈現長期向好趨勢。其中基礎建設項目眾多🥒,體量大,盡管總包大多是由中字頭的央企、國企承接,但作為民營企業🕋📺,特別是廣大工程施工單位、材料生產企業,還是應該重點關註,積極參與🥸,這樣的項目資金方面相對是安全的⏏️☪️,在資產負債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議主動參與,樹立典型工程案例和品牌形象🐈⬛🤞🏽。
2💆🏿、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
堅持新發展理念🧑。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必須堅持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製度和分配製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製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製經濟發展💂🏼♀️,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主動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不斷壯大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
解讀:中國經濟的發展🍣,仍將以公有製為主導,同時裝配式建築❇️,土建裝修一體化等綠色環保🤏🏿、科技創新型的建築模式🧥,將進一步得到強化和發展。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必須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深入開展脫貧攻堅,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平安中國,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確保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
解讀:再次強調“房子是拿來住的”這一根本原則🩸,接下來保障型住房以及住房公有製租賃等,更多地解決房地產市場發展短板的新形式還將不斷推行和嘗試,以求達到社會生態發展的平衡和穩定。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製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解讀:環保,仍將是傳統製造型企業在發展中必須要解決的矛盾🖐🏽,犧牲短期的利益,換來長久的生態🛩,這是有責任和有擔當的企業家應該考慮的問題⛔️。同時美麗鄉村、特色小鎮等建築項目將會全國開花,成為解決大城市病🧑🏻🎨,增加人民群眾幸福感的療效沖劑🤹🏼♀️。
3🧑🦽、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加強水利🩻、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電網、信息🕺🏽、物流等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堅持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優化存量資源配置🤲🏿,擴大優質增量供給🟧,實現供需動態平衡。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解讀:提高建築的工程質量安全👨、建築材料工藝水平等優勝劣態手段,成為化解當前產能過剩問題的核心關鍵,企業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的發展理念,方能順利轉型升級,適應當前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在“勞動光榮”、“感恩圖報”等精神指引下,在風清氣正的大環境中,國家才能和諧發展、行業才能健康長久🧛、企業才能茁壯發芽😨、個人才能體驗幸福。
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加快發展,強化舉措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發揮優勢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創新引領率先實現東部地區優化發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製。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導向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支持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發展。
解讀:城市發展🐱、經濟建設再平衡戰略進一步強化,城鎮化建設依然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根本驅動力。保住原有發達地區、省市的既有優勢,同時不一味刻板復製套用原有模式,通過大膽創新、勇於嘗試摸索出一條符合當前形式的城市建設之路✩,比如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項目🙎🏽、雄安新區項目以及杭州🧏🏿♂️、成都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積極推行新形式下的樣板發展模式🫘。
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經濟體製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製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深化商事製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壟斷,防止市場壟斷🥛,加快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放寬服務業準入限製👨🏼🍼,完善市場監管體製。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發揮國家發展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健全財政👨🏽✈️、貨幣、產業🤴🏽、區域等經濟政策協調機製。
解讀:“低價中標”、“拖欠工程款”👷🏼♀️、“老賴行為”等不良行業風氣⏰,將得到進一步的立法支持。
4🤷🏻、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解讀🚼:再次指出城市建築要滿足中國人的審美⚧,中國建築與歐洲建築,伊斯蘭建築並稱為世界三大建築體系,而相對於另外兩大體系🧝🏿♀️,中國建築體系歷史更加悠久,體系更加完整,並且更加註重自然和生活。同時🦹🏻,建築是凝固的歷史和文化,是城市文脈的體現和延續,建築文化的傳承也要充分體現文化自信,不能割斷民族文化血脈。優秀的建築能在反映當代人類文明進程中起到正面的作用;而形式主義的、嘩眾取寵的建築物,不但不會“創造明日更好生活環境”🕣,反而會破壞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