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90年領導哲學社會科學的光輝歷程與輝煌成就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 龔雲
哲學社會科學是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領域,又是黨在意識形態領域的重要戰線🧖🏽♂️。它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水平體現了一個民族的思維能力👉🏼、精神狀態和文明素質,也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
從1921年成立以後的90年裏,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高度重視作為文化核心的哲學社會科學。在黨的領導下↙️,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總結黨90年領導哲學社會科學的光輝歷程與輝煌成就👰🏽♂️,對促進中國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具有重大的歷史借鑒和現實意義。
一、光輝歷程:重視哲學社會科學是中國共產黨的傳統和優勢
重視哲學社會科學是中國共產黨的傳統和優勢5️⃣。在五四新文化運動“德先生”和“賽先生”的洗禮中誕生的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註重發揮哲學社會科學的作用,領導了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科學文化生力軍🆙,把對社會的認識提高到科學的階段🤚🏽,使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呈現出新的面貌。
1.在新民主義革命時期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革命文化,對於人民大眾,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準備;在革命中,是革命總戰線中的一條必要和重要的戰線👨🦼➡️。”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哲學社會科學👨🏻💼,是黨領導的革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屬於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整個革命鬥爭。
這一時期,隨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黨領導黨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團結進步知識分子,從服務於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需要出發,不僅廣泛傳播馬克思主義🤦,而且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從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在各方面取得豐碩的成果。在馬克思主義影響下產生的中國新文化、新的哲學社會科學,戰勝帝國主義的奴化思想和封建主義的舊文化,成為中國思想文化發展的主流。這一時期黨對哲學社會科學的領導🛍,主要靠馬克思主義科學性和真理性的魅力和吸引力👮🏿♀️🧔🏼♀️,依靠思想上的領導🪱👨👩👦👦,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正確,黨員社會科學工作者的模範作用和黨領導的革命事業的感召🕴👨🏻🦽。
對於這一時期黨領導的哲學社會科學取得的成就⚂,1940年1月,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指出🏎:“在文化戰線或思想戰線上,‘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後👤,構成了兩個不同的歷史時期。”“在‘五四’以後,中國產生了完全嶄新的文化生力軍,這就是中國共產黨人所領導的共產主義的文化思想,即共產主義的宇宙觀和社會革命論。”“由於中國政治生力軍即中國無產階級和中國共產黨登上了中國的政治舞臺,這個文化生力軍,就以新的裝束和新的武器,聯合一切可能的同盟軍,擺開了自己的陣勢🎬,向著帝國主義文化和封建文化展開了英勇的進攻🦙。這支生力軍在社會科學領域和文學藝術領域中🕢,不論在哲學方面,在經濟學方面,在政治學方面,在軍事學方面⚖️,在歷史學方面🗡,在藝術方面(又不論是戲劇,是電影,是音樂🏊🏼♀️,是雕刻,是繪畫),都有了極大的發展。二十年來,這個文化新軍的鋒芒所向,從思想到形式(文字等),無不起了極大的革命🌪。其聲勢之浩大,威力之猛烈🧝🏽♀️,簡直是所向無敵的。其動員之廣大✪,超過中國任何歷史時代。”
新民主義革命時期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和取得的重要成就,為新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奠立準備了思想材料👨🏿🍳,並成為其進一步發展的思想前提🧩。黨創造了領導哲學社會科學的政治前提,也積累了領導哲學社會科學的初步經驗👊🏽。
2.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
新中國成立以後🧑🦱,黨開始真正領導全國範圍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哲學社會科學被納入黨的文化事業的重要方面🧗🏼♂️,作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建設。
這一時期黨的領導,是從根本製度上確立了黨對哲學社會科學的領導和馬克思主義對哲學社會科學的指導;提出了“雙百方針”和“二為”方向”;對知識分子進行了思想改造🦟,加強了馬克思主義學習☄️,批判了錯誤思想,培養了新一代科研人才;創建了科研和教學機構👨🏿🏫,建立了新的科研體系構架。
這一時期🦵,以毛澤東同誌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高度重視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工作。新中國的成立,開啟了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新紀元,為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條件,開辟了哲學社會科學廣闊的發展前景。毛澤東指出,“隨著經濟建設的高潮的到來,不可避免地將要出現一個文化建設的高潮🎿。中國人被人認為不文明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將以一個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現於世界” 。1954年3月8日,黨在製定的第一個系統地闡明發展我國科學工作政策的基本文件——《中共中央對中國科學院黨組〈關於目前科學院工作的基本情況和今後工作任務給中央的報告〉的批示》中指出:“科學工作對國家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要把我國建設成為生產高度發達、文化高度繁榮的社會主義國家,一定要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發展。……黨必須關心科學研究工作🎂,從各個方面為科學研究工作的開展創立有利的條件。” 為此,黨采取了以下措施:
加強了對哲學社會科學的政治領導。1954年9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毛澤東在開幕詞中提出的“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主義”的著名論斷⛰,寫進這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從國家根本製度上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1956年毛澤東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這一發展和繁榮我國科學文化工作的基本方針🚵🏼♀️。1960年冬🔬,中國共產黨開始認真糾正和清理前一段時間左的錯誤思想,製定了科學工作十四條、高教六十條👨🏿💻👰🏽♂️、文藝八條等文件,中心就是糾正違反知識分子和百家爭鳴政策的左的錯誤,探索黨領導哲學社會科學的具體辦法🙇。
加強了對哲學社會科學的思想領導。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的《共同綱領》規定:“提倡用科學的歷史觀點🏃🏻,研究和解釋歷史😪、經濟、政治🚣、文化及國際事務,獎勵優秀的人文社會科學著作👨🏻🦽。”新中國成立初期,黨中央明確要求:“用馬列主義的思想原則在全國範圍內和全體規模上教育人民,是我們黨的一項最基本的政治任務。”“我們要肅清帝國主義思想、封建主義的思想,批評一切非無產階級的思想,這樣才能確立馬克思主義——工人階級思想的領導權。” 為此,黨在建國初期領導了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運動,批判了各種錯誤思想。
加強了科研和教學機構建設。1949年成立的中國科學院就包括了若幹社會科學研究所。1950年建立了新中國第一所人文社會科學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並充實了各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的教學研究力量。1955年成立了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為系統研究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奠定了組織基礎。
加強了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有計劃性🧜🏼♀️🧛🏽♂️。1956年🛌🏽,國務院規劃委員會製定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工作12年(1956-1967)遠景規劃💻,第一次用規劃形式提出了我國今後一段時期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主要任務。
20世紀50年代後期🫧,由於黨在指導思想上發生“左”的失誤⇨,“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思想逐步占據主導地位,最終導致“文化大革命”發生,嚴重損害了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在領導哲學社會科學方面留下了慘痛的教訓🥎。這一時期開創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前所未有的繁榮興旺的新局面,奠定了黨領導哲學社會科學的製度基礎和基本原則。
3.在改革開放時期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期。黨中央大力提倡解放思想🛶,恢復並重新確立了黨的思想路線🤶,黨領導哲學社會科學更為成熟、經驗更加豐富,從根本上保證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進入了繁榮發展的新階段👇🏿。
這一時期,黨的領導🕖💆🏻♂️,是從戰略上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全面落實黨的知識分子政策,做到“四個尊重”;實行“黨管幹部、黨管人才”🏌🏿,實施人才培養工程👰🏿♀️🐪,加強教育,加大培訓🍙;始終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全面貫徹“雙百方針”,切實堅持“二為”方向”👃🏿;強化管理,加大投入,加強規劃(實施馬工程、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等)。
以鄧小平同誌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特別關心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恢復和發展,把科學和教育提到戰略高度,給予了高度重視。鄧小平同誌明確提出了“科學當然包括社會科學”的重要論斷🤹🏻🏰,對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政治學、法學🧜🏿♀️、社會學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盡快補課;強調哲學社會科學不能忽視基礎理論的研究;提議組織力量👩🏽🦰,定好計劃🤾🏽♀️,迅速寫出一批有新內容、新思想👁🗨、新語言的有分量的論文和著作;建議評選出好的著作,由黨和國家給予獎勵。他還指出,黨委的領導主要是政治的領導🙋🏽♀️,要通過計劃來領導🫠,做好後勤工作,為科學技術人員創造必要的工作條件🚘;黨要創造寬松的學術環境,要真正實行“雙百”方針🏇,要堅決執行不抓辮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的“三不主義”政策🥾;要求各級黨委一定要把思想理論工作放在正確軌道和重要地位上👩🏿🎨📄,加強黨對思想戰線的領導,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旗幟鮮明地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引導哲學社會科學界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方向。
1977年,在原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的基礎上組建中國社會科學院,作為黨中央直接領導的、國務院直屬的國家級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機構,這是新形勢下有效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重大舉措。1982年10月中共中央宣傳部召開了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座談會👷♂️🏋️♂️。同年11月22日,中共中央以48號文件形式轉發了《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座談會紀要》,這是中國共產黨就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頒發的第一個專門性文件。1983年成立了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負責製定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1986年設立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專門用於資助規劃課題。這兩大舉措有力地推動了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事業的發展👱🏽。
以江澤民同誌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高度重視哲學社會事業的發展,提出科教興國的戰略🕛。1991年,江澤民指出𓀆,社會科學研究方向正確與否☑️,社會科學發展狀況如何,對人們的思想意識和社會道德風尚,對經濟建設,對社會穩定和發展,都會產生巨大而深刻的影響✷⚃,甚至關系到中華民族的興衰和社會主義的命運🤳🏻。1997年,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江澤民進一步指出,積極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對於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對於探索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規律,增強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著重要意義🪽。2001年8月,江澤民指出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四個同等重要”,“我們必須始終重視哲學社會科學,加快發展哲學社會科學”。2002年7月,江澤民親自視察中國社會科學院🧒🏻,強調“一定要辦好中國社會科學院”★。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賦予哲學社會科學新的定位和使命,要求哲學社會科學充分發揮“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新理論🎪、咨政育人、服務社會”的重要作用⬛️。2004年中央頒布了《關於進一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明確了新時期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指導方針、主要任務和總體目標🙆🏿♀️,要求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管理體製改革,著力發展交叉學科。這是我黨歷史上第一個以中共中央的名義專門為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製定的綱領性文件, 具有重要的裏程碑意義🧑🏼🔧。2005年5月19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專門聽取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工作匯報⚁。胡錦濤總書記明確要求全黨,“我們一定要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把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作為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切實抓緊抓好”,強調要“進一步辦好中國社會科學院”。200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成立30周年,李長春代表黨中央對中國社科院明確提出“三個定位”要求,即,努力把中國社科院建設成為馬克思主義的堅強陣地,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最高殿堂🕗,黨中央國務院重要的思想庫和智囊團。2007年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推進學科體系👩🏽🔧、學術觀點、科研方法創新,鼓勵哲學社會科學界為黨和人民的事業發揮思想庫作用,推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和優秀人才走向世界。”這是歷次黨的代表大會對哲學社會科學論述最多的一次,為新時期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指明了發展方向。2011年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製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再次強調要發展繁榮哲學社會科學。
這一時期,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階段❔,也是黨努力把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規律💭💆🏼♂️、改進了領導方式、提高了領導水平時期🧑🏼💼。
二、輝煌成就:黨領導的哲學社會科學對於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隊伍日益壯大🧏🏻♂️,學科體系不斷健全,學術研究碩果累累,哲學社會科學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局面。9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哲學社會科學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哲學社會科學的許多學科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過程。現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門類齊全、學科繁多,基礎理論、應用研究、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應有盡有,呈現出前所為有的發展局面𓀝,同國外哲學社會科學相比😗🧢,毫不遜色。主要表現為:
隊伍迅速壯大。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發展,最關鍵的是科研隊伍的壯大和發展。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時🤷🏼,研究哲學社會科學的機構非常少👩🏽🌾,隊伍極其薄弱。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後,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機構和隊伍迅速發展壯大🦵🏼,擁有全世界最大、最齊全的社會科學研究機構——中國社會科學院👨🏽🦳,各省市自治區和一些地級市建立了地方社會科學院,形成了高等院校、社會科學院、黨政部門所屬研究機構、黨校行政學院📥🚘、軍隊院校五大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和教學系統🏊🏽♂️🔹。現在從事哲學社會科學教研工作的人員達四十幾萬人,其中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教學和研究人員總數就達到44萬人🪡。
學科體系不斷健全。早在20世紀30-40年代,一批馬克思主義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就開始建設馬克思主義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新中國成立後,黨和國家更加註重建設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教材體系和研究體系。20世紀60年代初,在中央的領導下,出版了一大批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帶有中國特色的各門學科的文科教材,標誌著我國開始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科學學術體系👩🔧🏌🏼。改革開放以後👼🏼,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中央加大了對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和教學體系的建設,特別是大力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領域不斷拓展和深化🔐,新興學科、交叉學科不斷湧現。到目前為止,共有20個一級學科𓀂、400多個二級學科。馬克思主義理論、歷史學🤜🏻、考古學📁、哲學、文學、語言學🦹🏽♂️🫥、經濟學、法學、社會學、人口學、民族學與人類學、宗教學🙇🏻♂️、政治學、新聞學👏🏻、軍事學、教育學、藝術學和國際問題研究等學科構成成了門類齊全、布局合理的學科體系。
學術研究碩果累累⛳️,產生了一批有深度🏊🏽♀️、影響廣泛的優秀成果。在黨的領導下,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後,充分發揮社會主義製度優越性👩⚖️,依靠國家支持和集體力量完成了一批澤及後代的學術文化大工程建設。20世紀30年代初🤙🏿,郭沫若寫的《中國古代社會研究》🚯,是第一步用馬克思主義觀點系統研究中國歷史的著作。此外👰♀️,哲學👷🏼♀️、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諸學科也出現了一批馬克思主義的學術論著👷🙌🏼,成長起像李達⛹️♀️、艾思奇、王亞南、郭大力等一批有影響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20世紀50-60年代,由中國史學會主編、眾多歷史學家參與選編的達2500多萬字的《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為中國近代史研究提供了最基本和最有價值的史料,惠及國內外數代歷史學家,被譽為“新中國歷史科學的盛舉”。改革開放以後🤸🏼♂️,由全國大批主要學者參與編寫的《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社會科學各卷的出版,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各學科的總結之作和奠基之作;有全國數千名社會科學工作者參加編撰的反應新中國建國以來各行各業、各部門和各地區的基本歷程和經驗的大型史書《當代中國》叢書(150卷),對研究新中國歷史具有重要意義;歷時11年💃🏿、有3000多名社會科學工作者參加完成的《中國國情叢書——百市縣經濟社會調查》(105卷),對了解和研究我國國情具有重大意義。《甲骨文合集》是目前已發現的我國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的集大成;《殷周金文集》相當齊全地收錄了現存的金文資料1.2萬件,為考古學、古文字和古代史研究提供了條件💇🏽♀️。
哲學社會科學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局面,哲學社會科學在全國文化事業發展中的主力軍地位日益鞏固👭🏻,作用不可替代。
2🧙♀️、促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對於黨的指導思想的形成和發展,對於用黨的指導思想武裝全黨🍷、教育幹部和人民,作出了貢獻🧜🏻♀️。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也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旗幟和靈魂🪴。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一直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傳播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翻譯、出版和研究方面成績卓著,促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是黨90年領導哲學社會科學的一個重大成就。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哲學社會科學對於傳播馬克思主義,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和社會主義建設成就,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改革開放新時期,哲學社會科學對於黨的思想路線的重新確立和指導思想的豐富發展,對於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全黨、教育幹部和人民,對於深化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規律的認識,對於推動改革開放和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對於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引導人們樹立有利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思想觀念👂🏽,作出了重要貢獻。
3、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為黨和人民事業發揮思想庫的重要作用不斷增強🏀。
在黨的領導下,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一開始就形成了圍繞黨的工作中心🤳、服務黨的大局服務社會、服務人民、服務國家的好傳統🌔。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哲學社會科學💁🏻,圍繞黨領導的武裝鬥爭,論證了馬克思主義適合中國國情🧑🏻🏫,中國社會發展遵循人類社會發展的共同規律,抨擊了中國國情特殊論,指出了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論證了近代中國社會性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而為中國革命對象、任務、動力的判斷提供了正確的理論和歷史依據🥿;批判了改良主義道路,揭露了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真實面目🐻,在中國歷史轉折的關鍵時期👨🏿🌾🎭,發揮了批判的武器的作用🏒,成為革命的有力工具。
新中國成立初期,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圍繞人民民主政權的鞏固、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對農業合作化⛸、商品經濟、價值規律🕟、人口問題,以及哲學上的重大問題開展了深入研究和討論🏋🏼♀️,在理論和實踐上作出了重要貢獻。“文革”結束不久,全黨全國面臨撥亂反正、解放思想的任務🪩,在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支持下,社會科學理論界首先發動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大討論💇。這場討論沖破了“兩個凡是”的束縛,推動了全國性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解放運動👨🦯,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作了重要的思想準備♈️,對我國社會的健康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在我國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每一進程中,社會科學界面對社會主義實踐中出現的大量新情況、新問題,都進行了創造性的研究,拿出了高質量和經得起實踐檢驗的研究成果和調查報告,提出了不少新的理論觀點和思路🤔,為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決策作出了重大貢獻。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依法治國方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局的重大理論觀點和方針政策方面,都可以看到來自社會科學界的貢獻🎹👩🏼🎓。黨的十六大以來🤹,在黨中央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的“思想和“智囊團”的推動下🫅🏿🧜🏽,哲學社會科學界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為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進程中貢獻了更大的心力🧑🏻🌾💑,發揮了更大的作用,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提供思想保證和智力支持做出了重要貢獻。
4🔏、為傳承中華文明、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先進文化的代表,一直重視中華文明的傳承。毛澤東同誌早在1938年就指出➖:“學習我們的歷史遺產🍄🟫,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給以批判的總結,是我們學習的另一任務👨🎤。我們這個民族有數千年的歷史,有它的特點,有它的許多珍品🧏。對於這些🕹🐐,我們還是小學生➾。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一個發展;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國家領導人十分重視浩如煙海的文化古籍整理,組織專家、學者對“二十四史”等重要古籍進行標點和校勘,極大地推進了中華文化的普及。在社會科學一些基礎學科研究方面,出版了一批重要成果。如範文瀾的《中國通史簡編》🧙🏼,郭沫若的《中國史稿》和侯外廬的《中國思想通史》等。考古學上有一大批遺址發現並進行研究。在民族學方面👂🏻🧏🏻♀️,曾組織上千人參加的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在此基礎上編寫了《中國少數民族簡史叢書》、《中國少數民族簡誌叢書》和《中國少數民族自治地方概況叢書》3套大型叢書💩。
改革開放後⛹🏽♀️,在傳承中華文明、普及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方面取得的成就更為巨大。《現代漢語詞典》、《中國歷史地圖集》👨🏫、《中華大藏經》以及》以及《全元文》👵🏽、《全宋文》、《全宋史》等一大批古籍的整理出版,對弘揚民族文化具有重大意義。郭沫若、範文瀾的《中國史稿》、《中國通史》得以在新時期完成😴。白壽彝主編的22卷《中國通史》,是組織全國歷史學家10余年完成的迄今規模最大的中國通史著作🧍。南京大學推出的200卷《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總結了從孔子到孫中山二千余年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從1983年以來開展的全國《文藝集成誌書》普查🧑🤝🧑、搜集、整理和編撰出版工作,有5萬多名藝術科研人員參加🫷,已經出版了200多卷👫🏻,全部出齊為310卷💪🏼、4.5億字🪇。這是一項帶有搶救性中華民族文化的浩大工程,被譽為“中國文化建設的萬裏長城”🦡。胡繩的《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發行量達300多萬冊,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
5、對外學術交流與合作的領域不斷拓展🙎♂️,在國際學術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不斷增強🏤。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國先人為世界文明作出過重大貢獻🚒。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以來,就註意加強對外學術聯系➡️。新中國成立初,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仍然開展了對外學術交流🚼。在新的歷史時期,國際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我國將對外開放確定為基本國策,加強了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對外開放🧑🎨,對外學術交流不斷擴大🙏🏿,引進了國外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研究方法和管理經驗;大力實施哲學社會科學“走出去”戰略,我國不少哲學社會科學的學術著作被譯介導國外🧙🏽♀️,許多著名專家學者獲得了外國政府和權威學術機構授予的榮譽稱號和獎勵,增強了國際學術話語權和影響力;國際合作交流不斷擴大,我國學術機構對外學術交流遍及世界大多數的國家和地區🛀🏻。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在國際學術界受到重視並產生一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