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三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一開始,就旗幟鮮明、言簡意賅地提出辦好思政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問題🐻❄️,提出思政課是新時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是培養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辦好“關鍵”課程,教師是關鍵👨👩👦👦🧑🏽⚕️。
辦好思政課大有可為
思政課作為“關鍵”課程🫷🏿,是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現實和未來發展為根本依據的。習近平總書記結合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思政課建設的歷史,從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對辦好思政課“關鍵”課程的新時代意蘊作了深刻闡釋。他強調,我們黨立誌於中華民族千秋偉業🛹,必須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製度、立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鬥終身的有用人才。在這個根本問題上📛,必須旗幟鮮明💪🏼、毫不含糊🧑🦼➡️。
新時代,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更要同我國發展的現實目標和未來方向緊密聯系在一起,堅持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辦學方向🪄;把培養什麽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作為辦學的戰略導向🫔。對於高校來講,“關鍵”課程、“不可替代”課程的意蘊更在於,辦好思政課是關系到大學生個人成長成才,關系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事業的大問題。將思政課確定為“關鍵”課程🏊、“不可替代”課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發展的理念和方向上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新時代,我們比以往更有信心辦好思政課👨🏼💼。這是因為🤛🤛🏻,黨的十八大以來𓀏,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思想政治工作✔️、意識形態工作高度重視🎅🏿,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大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科體系建設🥝🎅🏼,為思政課建設提供了更為堅實的思想政治上的根本保證🌘;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和把握不斷深入,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發展新境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斷增強👃,為思政課建設提供了更具說服力的學理上和實踐上的有力支撐;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形成的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我們黨帶領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思政課建設提供了更具感召力的思想文化上的深厚力量;思政課建設長期以來形成的一系列規律性認識和成功經驗👆🏻,為思政課建設守正創新提供了更為牢固的重要基礎。“根本保證”👂🏻、“有力支撐”💂🏻、“深厚力量”和“重要基礎”四個方面的基礎和條件,增強了辦好思政課的底氣和底蘊,極大地提升了辦好思政課的信心。
這四個方面的基礎和條件,要轉化為教育教學的實踐和實效🤷🏽♂️,關鍵要依靠廣大思政課教師盡心盡力🐓、勇於擔當、砥礪奮進。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思政課教師隊伍“可信👵🏼、可敬、可靠📹,樂為、敢為、有為”,既是對思政課教師隊伍的肯定,也是對新時代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期望。思政課教師隊伍要加強“三可”🤸🏽、“三為”建設,積極推動四個方面的基礎和條件轉化為思政課教學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實效性,提升“關鍵”課程在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上的“不可替代”作用,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引導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把愛國情、強國誌、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鬥之中。
思政課教師應切實提高自身素養
習近平總書記從思政課教師在“關鍵”課程中承擔的關鍵作用的高度,對廣大思政課教師提出了“六個要”的新要求,是思政課教師應該具有的核心素養。
“六個要”的要義在於:一是政治要強,要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善於從政治上看問題,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二是情懷要深🍴,保持家國情懷,心裏裝著國家和民族,在黨和人民的偉大實踐中關註時代©️、關註社會,汲取養分🐬、豐富思想。三是思維要新,學會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創新課堂教學,給學生深刻的學習體驗,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學會正確的思維方法🔵。四是視野要廣,引導學生從歷史、現實和未來廣泛的內在聯系中,通過生動🥲、深入🥝、具體的縱橫比較,把一些道理講明白🕘、講清楚👎。五是自律要嚴,做到課上課下一致、網上網下一致,自覺弘揚主旋律👨🏻🦼,積極傳遞正能量。六是人格要正,有人格,才有吸引力👩🏽🎨。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贏得學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學生,以深厚的理論功底贏得學生🧑🏽🚀😼,自覺做為學為人的表率💒,做讓學生喜愛的人👵🏽。
“六個要”是對思政課教師素養的高標準,包含了對思政課教師在信仰堅定🤴🏿、學識淵博👰♀️、理論功底和教學水平上綜合素質和內在修養的全面要求👨👩👦👦。“六個要”也是對思政課教師素養的嚴要求💆🏿♂️,思政課教學內容與時代發展和社會思潮嬗變直接相接、與黨和國家要實現的戰略目標和根本任務休戚相關、與學生生活學習思想實際的發展密切相聯🍊。適應思政課獨特需要而提出的這些素養👆🏿,需要經過百倍努力、鍥而不舍才能淬煉而成👿。“六個要”還是對思政課教師素養的新期望🔥,思政課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為主要內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既是思政課的主要內容也是最新內容🥷🏽。在思政課教學中🧏🏽♂️🧗🏻♀️,教師要著力提升自身政治素養和理論素養,落實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三進”工作👉🏻❗️,適應新時代思政課建設的新期望。
“六個要”的核心素養凸顯了對思政課教師思想魅力、學術魅力和人格魅力的要求👰🏿♂️。在思想魅力上🙎🏻,思政課教師要信仰堅定🪬,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成為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的典範;有傳道情懷,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投入真情實感,對思政課教育教學執著追求,切實引導學生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在學術魅力上🩱,思政課教師要具有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廣泛涉獵哲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具有廣闊的知識視野🙆🏼♂️、理論視野🤶🏿、歷史視野、國際視野🤽🏿♂️,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在人格魅力上,思政課教師要遵守教學紀律,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自覺弘揚主旋律、積極傳播正能量;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立足於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自覺修身修為,潤物無聲地給學生以理論滋養、思想引導、人生啟迪和精神力量。
“六個要”是思政課教師應該著力淬煉的核心素養,也是新時代思政課教師全面提升教學科研水平的內在要求和發展方向🚠。思政課教師要不斷提高“六個要”核心素養🤛🏻🛍,在辦好“關鍵”課程中真正擔當起並發揮好關鍵作用🙎🏿🤹🏿。
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的根本遵循
辦好思政課“關鍵”課程,思政課教師一方面要淬煉自身的核心素養,即“六個要”,這主要是“內化於心”的過程;另一方面也要“外化於行”♡,練就“在改進中加強,在創新中提高”的真本領🚣🏽♂️🥟,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八個相統一”⛹🏿♂️,是思政課教師發揮關鍵作用🧊、練就真本領的理念和方法,是由“內化於心”轉化為“外化於行”的根本遵循。
“八個相統一”就是:一要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二要堅持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寓價值觀引導於知識傳授之中;三要堅持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傳導主流意識形態,直面各種錯誤觀點和思潮📼;四要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用科學理論培養人,重視思政課的實踐性🦂🫶🏽,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教育引導學生立鴻鵠誌,做奮鬥者;五要堅持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落實教學目標🧓🏽、課程設置🌕、教材使用、教學管理等方面的統一要求,又因地製宜、因時製宜、因材施教💻;六要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思政課教學離不開教師的主導👰🏿♀️,同時要加大對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接受特點的研究,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七要堅持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註重啟發性教育🚣🏼♀️,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在不斷啟發中讓學生水到渠成得出結論;八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
“八個相統一”貫通於思政課教學內容👾、環境🛣、過程⇾、形式和方法等各個環節和整個過程🧏🏻♀️,是相互聯系、緊密結合的。打好這八個方面的“組合拳”🦍,根本上就是要使思政課更有親和力和感染力,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實現思政課教學“知、情、意、行”相統一。
“八個相統一”是理念和方法🪄,也是對思政課教育教學規律的深刻闡釋。“八個相統一”是以新時代鑄就的辦好思政課的“根本保證”、“有力支撐”、“深厚力量”和“重要基礎”為基本前提的🤯;同時,也是以新時代思政課發展的現實要求和發展方向為主要根據的🏄🏻♂️。教師要更好地發揮關鍵作用,就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沿用好辦法、改進老辦法🙏🏼、探索新辦法,讓思想政治教育的優質資源在學生樂於接受的樣式上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使思政課教學更加貼近學生學習🪺、思想、生活和成長成才的實際🥒,真正成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不可替代”的課程❇️。
習近平總書記從“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整體過程中,對思政課教師提出核心素養和根本要求,是對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新發展,對於推進新時代思政課“關鍵”課程的改革創新、更好發揮教師關鍵作用有著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指導意義🪵🧙♀️。
(作者:顧海良,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