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領導層以“新常態”定義當下的中國經濟👊🏻,並按照“新常態”在戰略上審慎選擇中國的宏觀政策,絕非簡單製造新的政策詞匯,而是對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後中國經濟進入新的階段之後的戰略性思考和抉擇。近年來🍁,特別是2010年中國經濟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之後,中國經濟增速持續下滑🙆♂️,過去三十多年高速增長積累的矛盾和風險逐步凸顯,中國經濟明顯出現了不同於以往的特征。但是,對中國經濟的下滑、風險的凸顯以及紅利的轉換究竟受外部因素影響𓀓,還是意味著中國經濟進入到一個新的和過去不同的階段,各界爭論和分歧很大。在這種情況下👨🏼🚀,習近平站在最高決策者的角度👡,以“新常態”描述中國經濟的特征,並將之上升到中國宏觀戰略的高度,在解決紛爭的同時🦻🏽😉,對中國經濟“下一個十年”的政策大方向做出了戰略性的選擇🧪。而且🏊🏼♀️🚴🏼♂️,選擇在APEC會議這個國際場合,全面闡述新常態🍑😎,對新常態進行定調,對新常態下的中國宏觀政策和應對全面解讀,一方面有利於“定分止爭”🫃,消除對中國經濟未來看法的各種分歧,另一方面,也有利於國際社會正確看待中國經濟的種種表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以新常態來判斷當前中國經濟的特征,並將之上升到戰略高度,表明中央對當前中國經濟增長階段變化規律的認識更加深刻,正在對宏觀政策的選擇、行業企業的轉型升級產生方向性、決定性的重大影響🛅。
新常態之“新”🧔🏿♂️,意味著不同以往;新常態之“常”,意味著相對穩定,主要表現為經濟增長速度適宜、結構優化🧨、社會和諧🧑🏽;轉入新常態,意味著我國經濟發展的條件和環境已經或即將發生諸多重大轉變👨👨👦,經濟增長將與過去30多年10%左右的高速度基本告別,與傳統的不平衡🟰、不協調𓀈、不可持續的粗放增長模式基本告別🕺🏽。
因此,新常態絕不只是增速降了幾個百分點✫,轉向“新常態”也不會只是一年兩年的調整。認識不到新常態下的新趨勢、新特征👨🏼✈️、新動力,不僅難以適應新常態,更難以把握經濟工作的主動權🦑。
一、中國經濟新常態的三個主要特點
習近平指出中國經濟呈現出新常態🗞,有幾個主要特點🏃➡️:
一是中速度 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從速度層面看,經濟增速換擋回落👨👩👧、從過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長轉為7%~8%的中高速增長是新常態的最基本特征。”
環顧世界,當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歷了一段時間的高速增長後,都會出現增速“換擋”現象𓀀:1950年-1972年🧏🏼♀️,日本GDP(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速為9.7%,1973年-1990年期間回落至4.26%🧑🏿🌾,1991年-2012年期間更是降至0.86%;1961年-1996年期間,韓國GDP年均增速為8.02%💪🏼,1997年-2012年期間僅為4.07%;1952年-1994年期間,中國臺灣地區GDP年均增長8.62%,1995年-2013年期間下調至4.15%。
“不少國家的經濟增速都是從8%以上的"高速擋"直接切換到4%左右的"中速擋"🪥,而中國經濟有望在7%~8%的"中高速擋"運行一段時間。”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範劍平分析👩🏻🦽➡️💅,這是因為中國是一個發展很不平衡的大國,各個經濟單元能接續發力🙇🏿♀️。“比如🔆,當服務業在東部地區崛起時🎠,退出的製造業不會消失,而是轉移到西部地區。”
二是優結構 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第三產業消費需求逐步成為主體🕖,城鄉區域差距逐步縮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發展成果惠及更廣大民眾🐈🎆。
從結構層面看,新常態下,經濟結構正在發生全面變化。
產業結構方面,第三產業逐步成為產業主體。
2013年,中國第三產業(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46.1%,首次超過第二產業🧜🏻♀️;今年上半年🏥,這一比例攀升至46.6%。“美國等發達國家服務業已占GDP的80%以上,新常態下,我國服務業比重上升將是長期趨勢。”王一鳴說。
需求結構方面🏄🏽♀️,消費需求逐步成為需求主體。
2012年,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自2006年以來首次超過投資。從今年上半年數據看📁,最終消費對GDP增長貢獻率達54.4%🫳,投資為48.5%,出口則是負2.9%🟠。
城鄉區域結構方面💋,城鄉區域差距將逐步縮小🚁👨🏿⚕️。
2011年末,中國城鎮人口比重達51.27%,數量首次超過農村人口🙎🏽♀️。
收入分配結構方面,居民收入占比上升。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GDP年均增長9.8%✮,國家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4.6%,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分別僅為7.4%和7.5%。在新常態下,這種情況將發生改變⏯。瑞士信貸2011年發布的報告預測🤚🏽,未來5年內,中國的工資收入年均增速將達19%,超過GDP增速👈。
三是新動力 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從動力層面看,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將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1998年至2008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年均增速高達35.6%💁🏼♀️,而到2013年降至12.2%⛩🌮,今年1至5月僅為5.8%🥽。
習近平闡述了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的不同於過去三十年的特征🚭:一是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二是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第三產業消費需求逐步成為主體🧩💁🏻♀️;三是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的確,中國經濟在經歷三十多年的快速增長之後,無論是經濟的基本面,還是經濟發展的基本模式、產業業態以及經濟增長的動力已經今非昔比。中國經濟從三十多年前的一個小的經濟體成長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從短缺經濟體成為過剩經濟體👩🏻🦯,從工業小國成為全球第一製造業大國,從一個溫飽經濟體正在嬗變為小康經濟🌌,這一系列的變化都意味著🕖,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不僅發生了量的巨變🏄🏼♂️,更是發生了質的飛躍🪑,用過去的眼光看待中國經濟、用過去的思維思考中國經濟既不準確🤽🏿♀️,也不現實。以經濟速度而言,中國經濟在經歷三十多年的快速增長之後😪,已經正式告別高速增長進入到“常態增長”階段🚍,經濟增速將在8%以下,7%以上運行🩺。以中國經濟前三季度7.4%的速度而言💁🏿♂️,由於很多人不能準確把握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的減速的趨勢,就想當然地認為7.4%的增長是一個很差的速度,認為應該通過政策刺激👱🏽♀️,讓經濟增速再回到8%以上的高速軌道上去。這種高速依賴症,恰恰是因為沒有意識到中國經濟的這種巨變所致📦。正如習近平在演講中精辟指出的:“2013年一年中國經濟的增量就相當於1994年全年的經濟總量,可以在全世界排到第17位。即使是7%左右的增長,無論是速度還是體量,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
二𓀉、新常態將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習近平論述了新常態下中國經濟面臨的新的戰略機遇。在很多人看來,既然中國經濟要減速,這意味著新常態對於中國經濟而言🤳🏼,更多的是挑戰而非機遇。事實上,在5月份習近平首次提出新常態的時候,首先明確的是“中國仍然處在重要的戰略機遇期”🚵🏼。新常態只是意味著中國經濟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只是意味著速度要下一個臺階👩👧👦,而不是意味著中國發展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事實上,如果中國經濟順利完成增長驅動力的轉換,增速雖然下滑,但經濟增長的質量、經濟總體的含金量都會高於過去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長期。就產業業態而言🧎➡️,面對製造業的產能過剩🍅,中國未來可以大力發展服務業,彌補服務業的短板🏢;面對中國成為全球第一貨物貿易大國之後外需的下滑🏜,中國可以通過各種措施擴大內需,實現從投資拉動到內需拉動的轉換🖤;在增長的目的方面,中國可以真正實現包容式的增長,讓更多民眾享受改革成果。
習近平坦承新常態下中國經濟面臨各種挑戰和風險💅🏿😁。從過去的高速增長到的新常態,中國經濟本身已經換上了“另一個軌道”,顧客會出現“暈車”等各種“不適應”這很正常。如何認識這種風險,如何轉換思維,適應新常態,保持平常心👨🏻💻,的確非常關鍵。事實上,新常態下面👊🏽,中國經濟的最大風險就是各界無法忘記過去♊️,存在高速增長和投資依賴症。這種風險起碼有四:一是刺激依賴症,無法走出一下滑就刺激,一刺激就見效,刺激完了又下滑的“周期律”👭🏻;二是不改革的風險。盡管三中全會確立了宏大的改革計劃,但民間對中國未來的信心是否因此而恢復🌩,取決於改革的執行力;三是過去刺激政策導致的產能過剩和企業債務⚂;四是房地產全面調整帶來的風險🌴。面對這些風險,是繼續人為刺激帶來好看的數據🌬,還是痛下決心🏑,通過改革和創新帶領中國經濟走過激流險灘🐄,這是攸關中國經濟前途和命運的選擇。習近平在演講中再一次強調了“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敢於向積存多年的頑疾開刀”,通過改革和創新戰勝風險的決心🕓👩❤️💋👨。同時➜,也應當看到,中國的房地產泡沫、債務🦻🏻、產能過剩💁🏽♂️、創新不足以及杠桿過高和金融改革的滯後,都是新常態下中國經濟面臨的真實風險。從中長期周期而言🤢,中國經濟不會出現海外投行期待的“崩盤”👸🏼⁉️,但中國經濟的一系列系統風險卻隨時可能爆發。而這些風險,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過去一再延誤改革時機、一再采用不當的刺激政策所致👩🏻🦲。身體虛弱,正氣不旺,皆在於此🤹🏽。解決這些風險,不是以毒攻毒,再次采用刺激政策,而是痛下決心放棄刺激🛎,重回改革正途👐🏿。
面對新常態,能否用新的思維調整中國的宏觀政策,是能否抓住戰略性機遇的關鍵。這種機遇能否兌現🧔🏿♂️,取決於我們能否深刻認識中國經濟的新常態🙍🏻♂️,對經濟減速保持寬容🏃🏻♀️➡️,對調整中的風險不再回避和拖延💁🏻♀️。比如👩🏻🦳,中國能否在宏觀政策層面不再強調經濟增長目標,而是用更綜合更多元的指標來規劃中國經濟的未來;能否構建一個真正的創新型的政策框架🌥,提高中國經濟的創新力;能否讓企業家真正感受到改革的決心和魄力🟤,對於中國的未來而言,都重而又重。
如何“積極適應”的新常態?
一是冷靜理性,不急不躁,順勢而為⏏️。潛在增長率下降、經濟增速放緩,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需要保持戰略定力🎮,堅持區間調控📛、定向調控,輕易不搞強刺激𓀙🤗,不踩大油門;同時又要堅持底線思維🍈,應對各種不確定性因素帶來的沖擊🐁,力求經濟保持合理的增長速度,既不過速,也不失速。
二是積極主動🧑🎄,開拓創新,盡力而為。新常態是新的探索🫗,要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以改革開路,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激發企業和社會活力🤟🏿🏋️,培育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加快經濟轉型升級結構優化,更好地改善民生。
下一個三十年,仍然屬於中國黃金發展的三十年🫄,中國的增長方式將更加合理👨💻,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將大幅提升👔,經濟發展帶來的幸福感將更加包容,中國經濟對全球的影響將更為深刻和全面。
第一,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速雖然放緩🚣♀️,實際增量依然可觀🙇♂️。經過30多年的高速增長✝️,中國的經濟體量已經今非昔比。2013年一年中國經濟的增量就相當於1994年全年的經濟總量,可以在全世界排到第17位。即使是7%左右的增長👩,無論是速度還是體量,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
第二⏮👩🏿🔧,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長更趨平穩,增長動力更為多元🙆♀️。有人擔心👅,中國經濟增速會不會進一步回落,能不能爬坡過坎?風險確實有,但沒有那麽可怕🆗。中國經濟的強韌性是防範風險的最有力支撐。我們創新宏觀調控的思路和方式👨🏼🦰👨🏻🔧,以目前確定的戰略和所擁有的政策儲備➞♊️,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應對各種可能出現的風險。我們正在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這有利於化解各種成長的煩惱。中國經濟更多依賴國內消費需求拉動,避免依賴出口的外部風險。
第三,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發展前景更加穩定🙍。今年前三個季度🚕,中國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8.5%🧎🏻♀️➡️🏢,超過了投資👮🏽♂️。服務業增加值占比46.7%,繼續超過第二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裝備製造業增速分別為12.3%和11.1%,明顯高於工業平均增速🏝。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6%🪶🧑🏿💼。這些數據顯示⏭,中國經濟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質量更好、結構更優🎑。
第四,新常態下👊🏻,中國政府大力簡政放權,市場活力進一步釋放。簡言之,就是要放開市場這只“ 看不見的手”😘,用好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比如,我們改革了企業登記製度,前3個季度全國新登記註冊市場主體920萬戶📩,新增企業數量較去年增長了60%以上。
習近平同時指出🙁,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新常態也伴隨著新問題🔔、新矛盾💴,一些潛在風險漸漸浮出水面💡。能不能適應新常態👦🏿,關鍵在於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我在去年工商領導人峰會上說過,中國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我們要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敢於向積存多年的頑疾開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