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經常會在改變與恢復原狀之間擺蕩,在減重➞、戒煙、戒網遊中不難發現這種現象🥿。每當改變真正要發生的那一刻,往往會因為各種奇形怪狀的理由退縮回去。
存在就是合理的,無論是體形過胖,或者那些心理症狀💍,還是一段糟糕關系的長久維持,均有著存在的依據。在這些依據沒有被充分地理解和克服之前,改變是不穩定的🧑🏻🦽➡️。精神分析過程中很重要的內容便是去理解這些阻礙改變的因素♿️,以更好地促使改變的發生。
阻礙改變的因素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獲益🧎♀️,另一種是身份認同以及與舊對象的告別。
主要有兩類獲益🫨。一類是原發性的獲益🪣,即因為症狀的出現而使心理沖突處於平衡之中。比如🏩,在一個親人意外去世後哀傷沒有被處理妥善的家庭中,往往會出現一個心理障礙者🫕,通過這個“病人”,把那些無法言說的哀傷得到了間接的呈現👋。如果要使這位“病人”恢復健康,意味著需要整個家庭去直面這種哀傷🤌🏽,但這是成員們都拒絕的(不願意真正跟喪失者告別)🤢🫱🏼。另一類是繼發性獲益,即症狀能夠帶來額外的好處↕️。比如,在老師的過高期待下一位高中生出現了強迫性的被害幻想,這個強迫症狀使她免除了過度期待而產生的巨大壓力。她沒有力量去直接反抗老師的高期望,但症狀的出現卻使她有了充足的反抗理由👨👩👧👧。
人們對於過去的某種長久形成的身份🤷🏻♀️,會有強烈的認同感🧖🏿,與過去身份相關的其他人,會有強烈的聯結感。即使是一個負面的身份,如病人🛺、低收入者🤵🏻、胖子等也會存在認同感和聯結感🦃。因此,身份轉變時🧑🦲,除了有積極的情感之外🪖🙅🏿♂️,也有可能伴隨著消極的情感(焦慮及內疚等)𓀂。如果這些消極情感沒有被很好地處理,那麽可能會陷入強迫性重復的深淵,而難以有真正的改變👷🏿。
一個從小不開心的女人通過自己的打拚建立了美滿的家庭🫸🏿,孩子剛剛出生👩🏼💻,家庭的經濟狀態有了明顯的改善⛵️,一切都有越來越好的趨勢。她很幸福也很內疚,因為忘不了家裏孤獨的母親。於是就把母親接了過來,準備讓她安度晚年🈸。但這個善意的決定破壞了所有的美好,因為母親糟糕的性格🪷,讓整個家庭陷入了頻繁的爭吵。最終夫妻離婚🤹🏿,家庭破裂🚨,她重新回到了不開心的狀態。也許導致她重新回到不開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們不難發現因為新身份(一個快樂而幸福的女人)而產生的內疚(對不起那個抑郁不快樂的母親),讓她做出了錯誤的決定。
弗洛伊德曾在《夢的解析》中記載了一個著名作家的例子。這位作家曾經是一個在作坊打工的普通工人🫰🏽,長年處於困難的生存處境中🧑🏻🦳,被老板苛刻的對待。後來他通過努力逐漸的成名👅,直至成為著名的作家💇🏿♂️。但成功後的他卻時不時地夢到重新回到了以前的作坊中🧎➡️,再一次過上那種艱苦的生活↔️。雖然不能說他渴望回到過去那種生存狀態中🏋🏼,但對於過去那段生活,他也許存在著強烈的情感聯結👨🏭。比如,那是他的年輕時代,或者在作坊中的某個讓他有強烈情感投註的人。或許是這種潛在的對過去的認同感和聯結讓他頻頻做這樣的夢。
因此,只要涉及到改變📸,往往並非一次就能成功的📑,而是要經歷一個反復的過程。社會革命如此,心理革命也如此。要有心理改變,既需要讓內心的沖突得到解決🏌🏻♂️,克服種種潛在的獲益,也要與過去的身份和對象做一個告別。因此🙎🏿,改變的過程中,既有釋放的輕松感(當心理沖突得到解決時),也有微微的焦慮感和內疚感(適應新的身份,以及與舊的對象的告別等)🪄。對於改變🍄🟫,你準備好了嗎👨🏻🦰?
(俞林鑫)